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正文

2017年信息技术工作室建设方案

发布时间:2018-07-31 16:11:28 来源:  浏览次数:

信息技术工作室建设方案

 

一、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

为加快推进质量工程建设,加强专业建设,提高“双师型”数量,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,结合我院《优秀工匠培养工程》,提出了建设信息技术工作室的新思路。

1.建立学生设计的实战平台

主要做一些虚拟和真实的设计项目,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经过工作室导师的针对性指导和引领,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既学到了知识又对理论进行了实际的应用。

2.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平台

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是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,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校企对接:一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,让学生进入公司,了解公司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;二是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,让学生在工作室参与设计。

3.组建学生学科竞赛的推介平台

目前,IT类设计竞赛活动较多,工作室将筛选部分作品参加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大赛。如工信部组织的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、软件创业大赛等;参加教育部、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。

4.搭建学术交流的研讨平台

工作室通过定期发布IT业发展动态,了解行业前沿,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,收集前沿信息,形成简报,及时发布;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、定期举办设计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。

5. 形成行业与社会的服务平台

工作室既是学生的实践平台,又是行业与社会的服务平台。工作室可利用自己的设计、制作优势,为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。

二、工作室的目标

通过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,培养优秀工匠”的教学改革活动,努力实现学生“五个提升”,为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需求接轨,为学生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。五个提升即: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技能,培养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,专业方向可塑的良好专业素质;提升实践动手能力,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;提升团体开发能力,培养良好的团体协作、携手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;提升计算机职业素养,培养积极进取、踏实努力、快速融入职场的能力;提升科学素养,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。

三、工作室的基本功能

1.实践教学

为信息技术类专业提供课程教学资源、实习平台和实践环境,进行专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工作。

2.科研

进行校企深度合作,完成真实科研项目。

3.第二课堂

为学生提供业余自主学习、技术交流的平台。

4.组织并参加专业竞赛

组织校内专业竞赛;

参加教育部、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类竞赛。

四、工作室的发展战略

第一阶段,建设专业学术交流平台,专业实习基地,宣传专业的基地。

第二阶段,完善功能,做好一般教学科研工作,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,形成自主学习平台。

第三阶段,工作室自我运行机制形成,产生一定的效果。

第四阶段,校企深度合作,规范运作。

五、工作室的组织与管理

1、管理方式

1)管理、教学、科研一体化

在目前阶段,在学院的领导下,实行人员统一管理,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。

2)项目负责制

以虚拟和真实项目为纽带,实行项目化管理。

2、组织机构

工作室的人员构成由教师团队、学生团队和顾问团队组成。设主持人一名,多名项目负责人。

教师团队:专业教师7名。

学生团队:学生18名。

顾问团队:企业高级工程师3名。

其中,学生团队按方向分为软件开发、网络技术、云计算技术组成,每个专业方向学生构成为大二学生4名、大一学生2名。

3、管理制度

组织制定:

信息技术工作室管理制度;

主持人职责;

信息技术工作室人员选拔制度;

信息技术工作室人员学习制度。

 

六、需要的条件

1、场地

20-40m2办公室,配置办公桌椅

2、配置环境

网络环境:互联网

硬件环境:服务器一台,交换机一台,无线路由一台

软件环境:OS,DBMS,tomcat,Eclipse,Thinkphp

3、经费预算

序号

名称

单位

数量

经费

备注

1

服务器

1

 

 

2

无线路由

1

 

 

3

交换机

1

 

 

4

电脑

20

 

自备

5

10

 

 

6

20

 

 

7

打印机

1

 

 

8

其他

 

 

 

 

总计

 

 

 

 

 

Baidu
sogou